高清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又大又粗又硬又黄的免费视频,久久综合九色综合77,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

當前位置 / 媒體關注 / 走“小而美、小而特”差異化發展道路——訪金湖農商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周碩令
  • 走“小而美、小而特”差異化發展道路——訪金湖農商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周碩令

    更新時間:2024-08-07

    查看詳情

從寫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到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再到“強化”支農支小定位,金湖農商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周碩令一談起工作,就會忘記時間。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周碩令多次提及“特色”,那么,金湖農商銀行想朝什么方向發展?走怎樣的特色發展之路?

五篇大文章穩步推進

《金融時報》記者: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請問金湖農商銀行圍繞五篇大文章,做了哪些工作?

周碩令:圍繞五篇大文章,金湖農商銀行主要做了這樣一些工作。

科技金融方面,通過近兩年的實踐與探索,具有本行特色的“三臺六崗”模式基本形成。“三臺六崗”信貸模式轉型突出體現為“大小三臺”的“三個一”優勢,即“客戶經理專注于一件事、中臺質量把控一把尺子、全流程管理集中在一套系統”,以“分布式零售平臺”為工具抓手,在前期授信線上化的基礎上,上線用信模塊,成功實現全流程線上辦貸模式,有效減少客戶跑腿時間和紙質資料傳遞時間,貸款全流程平均縮短至少0.5天,操作風險也得到了有效防控。分布式零售平臺授信通過率達到80%;客戶經理人均貸款管戶數較平臺上線前提升40多戶;不良貸款余額較轉型前下降2000多萬元,降幅15個點以上。

綠色金融方面,根據2023年環評結果,截至2023年12月末,金湖農商銀行支持綠色企業貸款5戶,較年初上升2戶,貸款余額3518.73萬元,較年初下降1035.86萬元;藍色企業貸款176戶,比年初上升48戶,貸款余額144562.05萬元,比年初上升44874.8萬元;環保信用較差(紅色)企業無信貸余額,環保信用極差(黑色)企業無信貸余額。根據“一保兩提”工作要求——“銀行機構綠色信貸增量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去年12月末本行綠色融資余額13431.5萬元,較年初增加10431.5萬元。

普惠金融方面,我行緊緊圍繞“鑫易金融”品牌定位,以“更親、更快、更放心”的效果導向,深耕細作、精準發力,聚焦線上“全流程”+線下“鐵腳板”雙輪驅動,延伸服務觸角,推動“作戰體系”全方位轉型升級。一方面,聚焦線下精準服務。緊盯縣域“三特”(特優高效種植、特種綠色水產、特色生態休閑)“四水”(水稻、水生蔬菜、水產、水禽)產業鏈,提檔升級“整村授信”“陽光信貸”工程;以江蘇省聯社“推進五訪五增助力市場主體”等專項活動為載體,深入開展大走訪行動,延伸客戶觸達面;深入開展“萬企聯萬村、共走振興路”“興村項目”等大走訪行動,重點加大100萬元以下貸款投放力度,推出惠農惠企10項措施,配套專項信貸政策,助力打造鄉村振興金湖樣板。另一方面,聚焦線上渠道建設。通過申請渠道、個性宣傳、免息體驗等一系列個性化定制,推出具有更高申貸通過率、獲得率、更接地氣的“全民貸”線上全流程產品,切實讓客戶享受到方便、快捷、高效的信貸服務。

養老金融方面,我行在孫集村、官塘村成功打造惠農“金”管家農村普惠金融服務點。該服務點內設立適老化服務專區。針對服務點客戶群體中老年客戶占比較大的實際情況,結合本行一直秉承的“樹敬老之風、促社會文明”的服務理念,將服務理念及標準在服務點背景墻上展示。除了在服務點內配置一定數量的輪椅、老花鏡、急救包、雨傘等適老化服務必備基礎物品外,還專人“一對一”指導老年客戶進行金融類、民生類、生活購物類的操作。適老化專區上線以來,我行已累計協助42名老年客戶群體購買百貨,上門給老年人進行殘損幣兌換4次,接送老年人前往服務點辦理業務4次,上門辦理社??せ?張。

以重點突破帶動全局提升

《金融時報》記者:金湖農商銀行近年來在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方面做得很有特色,請您介紹一下具體做法。

周碩令:近年來,我們牢牢把握“黨建+”模式這一關鍵點,確立了“紅色領航,融合賦能”的推進思路,積極謀劃黨建聯盟建設,共建發展共同體,堅持增戶擴面與結構優化并重、穩大局與風險管控并重、數字轉型與精細管理并重,以重點突破牽引帶動全局提升,實現了黨建與業務的深度融合、同頻共振、雙促提升。

創新打造“融合型”黨建模式。我行全新打造了“總行+基層”的融合型黨支部,配套責任目標考核評價辦法,把融合推進黨支部建設納入基層黨建重點考核內容,定性、定量考核共建項目等指標,強化部室服務基層、指導基層、聯系基層的新型組織功能;在“鑫荷”黨建品牌的引領下,按照“一支部一特色、一支部一亮點”創建要求,緊貼服務經營做實“規定動作”和“自選動作”,推進“紅色金南”“一品清荷”等重點黨建項目打造。

積極探索黨委“1+N”示范引領模式。聚焦中小微實體經濟金融需求和鄉村建設發展,樹立“圍繞業務抓黨建,抓好黨建促業務”思想,總行黨委全面探索“黨建+”與業務融合發展新模式,深挖本土社會資源,推動釋放“1+1>2”的疊加效應。一方面,加強共建外拓外聯,擴大黨建“朋友圈”。近年來,我行已先后與縣工商聯、人社局、農發行、公安局、醫保局、退役軍人事務局、供銷社、民政局、前鋒鎮黨委、交通運輸局、市場監管局、經濟開發區等53家黨政單位開展黨建共建戰略合作,實現縣域8個街鎮共建合作全覆蓋。另一方面,深化共建業務范圍,延伸黨建“服務圈”。以共建為媒,拓展業務交流,拓寬業務合作渠道,推動將全縣公職事業單位人員代發工資、賬戶開戶、黨費交納等業務爭取至我行。

深推融合支部“14+N”帶動發展提升。在總行黨委的共建下,深入向下擴大共建成效,結合區域位置、信貸資金支持、支付結算服務、綜合金融服務等實際情況,劃分共建后續業務對接工作落腳單位,雙方支部間的融入互動,通過開展金融產品宣講等主題黨日活動,充分掌握轄內黨員、群眾的金融服務需求。同時,搭建“決策分析平臺-外拓外聯模塊”,實現黨建共建后續“T+1”業務過程管控,確保業務營銷和客戶拓展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充分發揮黨員“N+N”率先垂范作用。設立“鑫荷先鋒”模范,組建“鑫荷黨員志愿服務隊”進田頭、進村部、進社區、進企業,深入群眾開展“‘云’上黨建水鄉振興”“鄉村好‘鋒’味,頭雁助振興”“銀政攜手益小微”等特色助農活動,積極融入鄉村振興,參與黨員3600余人,服務群眾超15萬人。

“新增客戶拓展”和“存量客戶激活”上雙向發力

《金融時報》記者: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強化農村中小金融機構支農支小定位”。金湖農商銀行將如何進一步“強化”支農支小定位?

周碩令:我行將持續強化支農支小、做小做散定位不動搖,重點提升“做小做散、財富管理、客群運營、價值創造”四項核心能力,在“新增客戶拓展”和“存量客戶激活”上雙向發力,努力走好“小而美、小而特”的差異化、特色化發展道路。

一是堅持“一個中心”,持續優化頂層設計。

充分發揮地方銀行人熟、地熟、情況熟、貼近百姓的優勢,著力打造以客戶為中心、以科技和數據為驅動、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的零售金融業務發展模式。在加快推進零售轉型升級過程中,堅持“特色銀行”“精品銀行”之路,深耕長尾、踐行普惠,為城鄉兩個市場的中端客群提供更親、更快、更放心的金融服務。做好普通百姓的金融管家、小微企業的生意伙伴、年輕家庭的成長助手,深挖客戶金融和生活需求,在優勢領域“做大做強,發揮優勢”,在薄弱板塊“劍走偏鋒,打造特色”。打造“小而新”的產品體系,構建“小而?!钡姆諜C制,布局“小而精”的物理網點,實現對零售類客戶的精準對接、精準營銷、精準服務,打造獨具特色的零售業務模式。

二是落實“兩個目標”,打造鑫易金融零售考核體系。

我們將從考核對象、考核內容、考核口徑、考核頻率、考核力度等方面不斷調整、優化績效考核管理體系,更注重差異化考核,以滿足差異化經營的需要。同時探索建立新型績效管理模式,配套有效的績效管理平臺,做到“三個一體化”,即預算管理與績效管理一體化、營銷管理與績效管理一體化、人才管理與績效管理一體化;探索黨建融合和績效管理同統籌、同部署的新路徑;實現“五大均衡”即激勵和約束相均衡、長期和短期相均衡、過程和結果相均衡、條線管理和板塊管理相均衡、組織發展和個人發展相均衡。

三是把握“三項基本點”,賦能業務高質量發展。

做精產品。加快零售產品的整合優化、推陳出新,做到既有批量化、線上化、流程化的特色產品,又有定制化、差異化、多元化的綜合產品,推動形成全客群、全品種、全覆蓋的零售產品體系。

做優服務。加快服務理念的轉變,既做產品的提供方,也做服務的提供方,通過線下物理網點、線上智能平臺,隨時隨地提供便捷直達、精準高效的金融服務。

做好數據支撐。一方面整合省聯社數據平臺下發的數據源、行內業務數據、外部數據資源,完善基礎數據積累。通過數據倉庫建設,把數據作為戰略資產進行儲備、管理,提升數據資產價值落地。另一方面持續優化決策分析平臺,借助決策系統建設初步形成決策、管理、營銷的數字化轉型框架。同時,建立全行統一的客戶營銷平臺。在現有客戶信息基礎上,構建全行統一的分層分類標準、分層分類維護和營銷體系,用于精準營銷獲客及風險把控,為業務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四是聚焦隊伍建設,建立匹配零售業務發展的人才體系。

我行將更加注重復合型人才引進、注重營銷人才培養,樹立“大零售隊伍”和“協同作戰”理念,通過“嚴進寬出”選人才、“輪崗輪訓”育人才、“評價激勵”用人才的人才培養機制,全力打造包括柜面人員、大堂經理、客戶經理、理財經理、產品經理等人員在內的高素質零售隊伍,并在總分兩級機構形成“上下協調、統一作戰”的營銷機制,為客戶提供更專業、更靈活、更高效的優質服務。(該文發表于2024年7月18日《金融時報》 )







友情鏈接

?

版權所有 江蘇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06 jsnx.net 蘇ICP備09016726號-3

蘇公網安備32010502010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