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泗陽農商行:心系“三農” 情滿綠洲
更新時間:2014-03-21 作者: admin
(此文刊登于新華日報
泗陽立縣始于周而定于秦,距今有近3000年的悠久歷史。除此之外,泗陽森林覆蓋率達47.8%,是聞名全國的意楊之鄉。在這片古老且充滿勃勃生機的綠色大地上,活躍著一支農村金融主力軍——江蘇泗陽農村商業銀行,該行把服務“三農”作為宗旨,把幫助農民群眾發家致富奔小康,助推農村經濟發展作為出發點,譜寫了一篇又一篇的華麗樂章。連續四年被省農信社評為“4A”級行;去年,投放“三農”貸款余額達67.39億元,比年初增加16.66億元,增幅在全省農信社系統排名第二,并被宿遷市政府授予“2013年度金融為農服務先進單位。”
根扎“三農”沃土
1954年的農業生產合作化運動,誕生了泗陽縣農村信用社,他就像一粒種子,在綠色的土地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黨的改革開放政策,給泗陽縣農村信用社注入了新的活力。2007年,統一法人后的泗陽縣農村信用社改制為江蘇泗陽農村合作銀行,2011年改制為江蘇泗陽農村商業銀行。信用社名稱改變了,經營體制改變了,經營方式改變了,但該行支農方向沒有變,支農地位沒有變,服務“三農”宗旨沒有變,始終抱定與“三農”同呼吸、共命運的信念,把根深深的扎在“三農”土壤中,時刻說“三農”話,辦“三農”事,做到“三結合”,即支持傳統農業與支持高效農業生產相結合,支持家庭經濟與支持集體經濟發展相結合,支持種植業與支持養殖業生產相結合。去年,該行累計投放500萬元貸款支持新袁鎮于灣村發展養羊事業,增加集體經濟收入,目前,山羊存欄量超過13000頭,該村干部動情地說:“泗陽農商行為農辦好事、辦實事,不愧是我們農民群眾自己的銀行啊!”2013年,該行投放“三結合”貸款余額達45.19億元,有力地促進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經濟發展。
“陽光信貸”解民憂
心系“三農”就得以誠心對待農民群眾,用真情為農民群眾排憂解難,該行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過去農民群眾說:“銀行貸款實在難,一筆要跑好幾趟。”銀行信貸員說:“逾期貸款常常有,貸款好放不好收。”農民群眾說的“貸款難”和銀行信貸員說的“難貸款”問題,不僅影響到銀行社會形象的提升和業務經營發展,而且影響到銀行與農民群眾之間的魚水關系和“三農”經濟騰飛。為了破解這一難題,從2009年開始,該行就組織信貸工作人員進村入戶收集信貸資金需求信息,建立農戶家庭經濟檔案,推廣“陽光信貸”貸款,為農民群眾發放簡便快捷的“一次授信,周轉使用”小額貸款,享有“一次授信,周轉使用”貸款資格的農戶,在1——3年內不需要找貸款擔保人、介紹人,可以在20萬元貸款授信額度內隨用隨貸,廣大農民群眾高興地說:“授信貸款真真好,隨用隨貸不用跑。” 2013年,該行為全縣169100農戶進行了貸款授信,授信面達89.4%,授信總金額超88億元,破解了農民群眾“貸款難”和銀行“難貸款”瓶頸。該行董事長鞏大兵滿懷豪情地說:“泗陽農商行的大門,永遠是為農民群眾開著的。”
鋪設農民致富路
該行把對“三農”的一片真情融入在熱情服務中,做到哪里有“三農”,哪里有農戶貸款需求,哪里就有信貸員的優質服務,用信貸資金幫助農民群眾鋪起一道道脫貧之路、致富之路、小康之路。10年前,王集鎮村民胡為法有養豬技術和飼料加工廠,建有豬舍
茫茫林海碧連天,服務“三農”敢領先。江蘇泗陽農村商業銀行就是這樣抱著與“三農”共生存、同發展的服務理念,心系“三農”,情灑綠洲,將服務網點布滿全縣各鄉各鎮和社區,讓大街小巷居民都能看到信貸人員的忙碌身影,千家萬戶農民都能體會到信貸人員的溫馨服務,用真心、誠心、熱心和耐心贏得廣大干部群眾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使江蘇泗陽農村商業銀行——農村金融主力軍旗幟高高地飄揚在意楊之鄉的綠色田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