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阜寧農商行:讓農民朋友吃上“科技飯”
更新時間:2013-09-13 作者: admin
(此文刊登于金融時報
在江蘇阜寧縣郭墅鎮萬畝農田示范區,種糧大戶張月山指著嶄新的高速插秧機和聯合收割機笑逐顏開:“有了這些大家伙,今年我就省心了。”去年張月山兄弟倆在示范區承包了1000畝農田,到了水稻栽插季節可忙壞了一家人。張月山給我們算了一筆賬:“一個勞動力一天只能拋4畝多,關鍵農時根本就找不到勞動力,只能出高價。工錢再加伙食錢,一人一天成本是200元,每畝勞力支出合計50元。用高速插秧機,一臺機兩個勞動力,一天能插50多畝。人工、油錢等直接成本算下來最多20元一畝,1000畝地能節省3萬塊。”而且機插秧還具有水稻產量高、品質好和水稻收獲時間早等顯著優勢,這些都看得見、摸得著,效果實實在在。所以今年一開春他就到縣農機公司訂購了一臺手扶式插秧機和一臺高速插秧機。因為縣里面農機購置補貼暫時還沒能兌現,張月山到阜寧農商行申請了5萬元臨時貸款。只用兩工作日,貸款就到了他的賬戶。如今插秧機械到家,今年水稻栽插再也不愁了。
阜寧縣是產糧大縣,曾4次獲得“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2013年阜寧縣完成水稻種植面積62萬畝,其中機插秧50萬畝,機械化水平達80%。截至6月末,江蘇阜寧農村商業銀行已經投放專項貸款1.35億元,全力支持全縣水稻種植現代化。
據了解,阜寧農商行從年初就到縣相關部門收集了種糧大戶、專業農機手和農機作業合作社的資料。春耕時節,已經一一登門到戶,調查核實情況,辦好了專項貸款授信手續。并積極和縣財政部門、農機部門會商,以財政糧食直補資金和農機購置補貼擔保,開辦了“農機寶”貸款業務。截至6月底,該行已經向686戶農機手、種植大戶投放貸款4560萬元,支持他們購置手扶式插秧機229臺、高速插秧機334臺、聯合收割機等其它機械196臺。
“推廣機插秧不是簡單地推廣,而是推一種全新的水稻栽培模式,從耕整地、選種、播種、育秧到插秧及后期田間管理,都有一定的技術要領,其中尤以育秧環節最為關鍵,秧好一半稻。”在羅橋鎮農業示范園,農業技術員李中志向我們介紹。李中志原是羅橋鎮農業技術員,三年前他通過農村土地流轉取得了480畝土地承包權,建成連棟大棚,下海領辦農業示范園區。為解決周邊群眾育秧難題,他響應政府號召,今年特地騰出40畝大棚,建成機插秧秧畦。4月份,他用流轉的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從阜寧農商行取得貸款200萬元,購入育秧流水線3條,軟硬育秧盤12萬支,高性能殺蟲燈4個。李中志告訴記者,他已經與周邊農民、農機作業合作社簽訂了3500畝合同,我負責秧苗素質、供秧盤數和供秧時間,農戶負責按栽插時間整理好田塊,按時取秧,農機手負責按時到田機插,一舉三得。”
據介紹,今年阜寧縣新建育秧流水線13條,建成10畝以上機插秧秧畦250個,全縣機插秧秧畦達5000畝。阜寧農商行也通過農村流轉土地經營權抵押、種糧大戶聯保等多種形式向217戶育秧大棚、機插秧秧畦經營戶授信5200萬元。這些授信貸款一次核定,一次辦理手續,可分期多次使用,目前授信貸款用信率已經超過了80%。
一家一戶水稻種植規模小,水稻種植現代化在農戶中的實際需求怎么樣?又是大棚育秧,又是機械插秧,農民成本負擔是不是增加了?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和阜寧農商行“陽光信貸”小組一起走進了新溝鎮新東村村長史洪勝的家中。
“新東村現有耕地1800畝,農戶520戶,戶均耕地不足4畝。”史村長如數家珍,“隨著種糧比較效益的降低和農村勞動力的外流,傳統的精耕細作逐漸被粗放經營所取代,投資投勞減少,甚至出現了棄田撂荒現象。而水稻種植現代化提高勞動效率、降低勞動強度,很大程度上改變了農民的種植意愿,是解決誰來種地和怎樣種好地的好辦法。不但很受村民歡迎,也有利于推進高產創建、實現穩糧增糧。”對于增加成本負擔的疑問,史村長的回答更加肯定:“沒有!育秧和機插,農戶看似一次性支出增加了,但是機插秧不光是增產,節省勞力,還有利于水稻水肥管理,稻苗成行成壟,通透性也好,病蟲害發生概率小,能減少施藥次數和用量。這樣綜合算下來,成本只會降不會增。”
今年,阜寧農商行還在全縣服務區內開展了“陽光信貸”回訪和“圓鼎易貸通”卡年檢活動,對誠實守信,用卡記錄良好的農戶增加授信,并通過農戶拓展農戶,形成鏈式帶動效應和圈式輻射效應。截至6月末,已經新拓“圓鼎易貸通”卡13508張,新增貸款4960萬元,有力地支持了廣大農戶發展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