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農商銀行:推動審計數字化轉型
更新時間:2023-12-28
隨著銀行業務數量指數增長,銀行審計工作承壓嚴重,對審計工作的質效提出更高要求。銀行審計數字化轉型勢在必行,審計系統必須加快更新迭代,以適應新的業務發展、新的審計需求。江南農商銀行在開發內部審計系統時,從提高審計效率、改善審計手段、提高審計質量、降低審計成本等目的出發,著手改造升級。
一、搭建智慧審計系統架構
該行系統架構建設以智能化、標準化、自動化為宗旨,按審計功能進行區分,主要搭建包括智慧審計平臺、審計實施平臺、移動審計平臺、知識庫平臺、審計項目分析平臺、審計模型平臺、審計數據中心等七個大平臺,各個平臺相互獨立統一,功能有區分、內在又有聯系。通過智慧審計系統實現審計資源的全面管理,使審計流程更趨規范化、審計對象更加數據化、審計作業更加程序化。
二、創新開發新的審計工具
(一)開發圖探索分析模塊。圖探索分析模塊,區別于以往審前單一用模型分析的方式,融合了多工具的綜合審前分析工具,旨在通過繪畫出一張圖來呈現出被審計對象的綜合全貌。一是通過審計圖探索,將各類關系融合于一張圖中,包括擔保關系、關聯關系、資金流水關系、模型疑點關系等,并記錄探索過程。二是通過審計圖探索,可以調取模型和SQL分析工具,并將分析運行結果提取至圖分析疑點庫。三是通過審計圖探索,可以就被審計對象的銀行交易流水做專項分析,并且不斷追索每筆流水。四是通過審計圖探索,可以對圖中任意節點進行關系圖路徑重新計算,判斷任意兩個節點間是否存在關聯關系和資金流水類關系等,形成關系鏈路次圖并加入主關系圖,以便于審計人員對審計事實進行分析判斷。
(二)開發移動端審計平臺。審計人員在開展審計時,往往需要到被審計對象現場開展現場審計核查。受數據保護的限制要求,審計人員無法將非現場審計數據帶至現場核實,給現場審計帶來不便。開發H5架構的兼容網頁、手機和Pad使用的移動端審計系統。通過移動端審計平臺,一是幫助審計人員現場獲取數據材料,在對客戶和員工進行訪談時,定位、錄音錄像和電子簽名等為訪談提供更為全面的資料。二是現場通過審計畫像查詢,幫助審計人員在現場調取客戶和員工信息,可以對現場新發生的事項進行對付核實。三是可以加速審計項目的進展,各審計人員現場核實的情況,可以通過移動端審計平臺快速將所審計事項上傳審計系統,以便項目主審實時推進審計項目進程。
(三)開發創新三大畫像模塊。按審計對象維度不同,創新包括客戶畫像、員工畫像、機構畫像在內的三大畫像,通過審計系統對被審計對象進行畫像,便于審計人員對被審計對象有一個直接明了的客觀印象。一是客戶畫像方面,主要采集了客戶基本信息變動情況、關聯關系信息、行內外賬戶信息、客戶輿情信息、客戶授信信息、擔保信息、用信信息、存款信息、理財信息、信用卡信息、中間業務信息等60余種風險和業務類標簽信息。二是員工畫像方面,采集了包括員工基本信息、家屬信息、工作經歷、考核情況、違規情況、行內外賬戶情況、流水情況等信息。三是機構畫像方面,主要采集了包括被審計機構基本信息、員工情況、資產和負債業務情況、合規和考核情況、財務情況等機構信息。
三、豐富拓展新的審計技能
將被審計對象提供的PDF版、WORD版、EXCEL版、JPG版等各類版本的資料,通過OCR識別技術,由審計系統自行進行統一版本,數據清洗等工作。通過反復訓練識別模型,對這些銀行對賬單的交易金額、交易時間、對手賬戶、對手名稱、備注等重要信息進行識別,目前已初步實現對19家銀行和微信、支付寶的紙質和電子對賬單等進行文字識別,識別率達到95%以上,識別后將這些數據納入數據庫中備查,以便審計人員在開展審計項目時,可以通過不同交易流水間往來效驗是否存在流水缺失、通過不同機構間交易的鉤稽對應關系判斷對賬單的真偽、通過電子驗印號碼識別真偽等多種手段來豐富審計核實途徑。(張丹 劉志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