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揚州農商銀行:以綜合服務“小站點”著鄉村振興“大文章”
更新時間:2024-06-07
在推動便民利民、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中,揚州農商銀行認真踐行金融工作的“三性”要求,以省聯社“十百千”工程為指引,以村級便民服務體系多元化、標準化、規范化、親民化“四化”建設為抓手,通過布局“四務”融合服務點+鄉旅驛站模式,推進金融服務與政務、村務、商務渠道共建共享、服務內容互聯互通、便民活動相融相促,實現多種基礎服務“就近能辦好、即來即辦好”。至3月末,全行在原有142家金融驛站基礎上升級建設綜合性服務點2家,政務型服務點1家,商務型服務點27家,村級服務網絡日臻完善。
一、堅持互惠共贏,激活流量放大經濟效益
以服務點為經營陣地,挖掘區位特色潛在價值,把握旅游市場供需兩旺的強勁趨勢,依托全國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綜合型服務點,在甘泉長塘村和方巷沿湖村打造精品鄉旅驛站,全方位服務游客需求,把人流沉淀為交易流。一季度長塘特色“櫻花節”期間,甘泉陳園普惠金融服務點到訪人流量超10萬人次,活動交易達3584人次,累計補貼3萬元。完善積分權益體系建設,為服務點商戶配套熱賣商品滿減優惠、手機銀行積分抵扣等補貼方案,引導客戶通過電銀業務和支付交易攢取權益,以低門檻的活動政策持續激發消費意愿,助力商戶擴大銷售規模,也帶動了全行收單業務增長。一季度參與“鼎惠生活一分購”特色活動的服務點交易量1.96萬筆,其中商務型服務點點均交易量是其他服務點的8倍,同步拉動日均活期存款增加115.95萬元,實現手機銀行活躍2562戶,提升網絡支付綁卡業務2122戶。壓降低效業務運營成本,充分運用智能化設備提供“零接觸”服務,對服務點硬件施行標準化配置,接入“農商·蘇服辦”政銀合作平臺,布設了多媒體POS終端、點鈔機、存折打印機等機具,有效解決村民小額取現、轉賬、消費、查詢等基礎金融需求,并實現240多項政務查詢與辦理,既減少客戶網點等候時間和往返時間,又避免低效業務占用廳堂資源。至3月末,全轄服務點累計交易筆數184.58萬筆,交易金額8.78億元。
二、服務民生百事,挺膺擔當貢獻社會效益
以服務點為宣傳陣地,拓展電商助農銷售渠道,打造“E路有我”線下體驗館和線上直播間,在服務點開辟農特產品和文創產品銷售專區,以現場試吃、實地采摘、文化宣講、技藝賞鑒等環節,提升客戶參與度和體驗感。線上開展多場帶貨直播,重點展銷服務點駐地本行合作商戶的農特產品,以省級平臺優勢擴大時令果蔬銷路,助力農民增收。目前已開展各類直播活動8場,累計觀看超25萬人次,銷售商品超萬件,銷售金額40余萬元。廣布引流轉介裂變觸角,依托“一當掌心寶”和“小蘇大愛 普惠金融”微信小程序,在服務點醒目位置張貼線上貸、信用卡等引流碼和活動宣傳折頁,靠前服務消費、經營等各類資金需求。客戶成功辦理業務后,商家還可以作為合伙人實時獲得業務轉介傭金,促使商戶快消服務對象轉變成為本行潛在客戶資源。一季度服務點實現引流275人次,其中線上信用貸款累計簽約56戶,授信金額1176.20萬元,用信34戶,用信余額422.87萬元。駐村金融助理、駐點客戶經理、共建服務黨員三點聯動,依托服務點聯合當地派出所和村委會開展反詐普法主題宣傳活動,并常態化通過“五進”公益行動,向周邊普及防范電信詐騙、網絡刷單詐騙、反洗錢、數字人民幣等金融知識,幫助村落居民了解金融知識,識別金融風險,合理規劃金融需求,形成濃厚的宣傳氛圍。
三、助力宜居宜業,點綠成金守護生態效益
以服務點為共建陣地,深度融入鄉村振興戰略,發揮綜合性、政務型服務點資訊歸集優勢,實地感知區域發展政策,立足“雙碳”目標和“兩山”要求,重點支持美麗鄉村建設、生態休閑觀光農業、農村污水治理、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等綠色金融項目,進一步完善綠色金融產品體系、客群準入、擔保方式和定價標準,強化綠色金融供給,2023年全行綠色貸款增長4.4億元,增幅68.99%。豐富農業主體融資選擇,借助服務點調研水土特性、鄉土特征、產業特點,順應民情民意提高金融服務與鄉村需求的匹配度,基于鄉旅驛站特點,推出“鄉旅E貸”“惠農快貸”等一系列定制化金融產品,結合整村授信“富農E貸”提高農村小額信用貸款覆蓋面,做到產品契合農情、資金專注農事、服務惠遍農人,開拓“三農”金融服務新局面和轉型發展新空間,一季度涉農型普惠貸款增速11.8%,高于各項貸款增速3.85個百分點。(鄭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