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進行時——把銀行“搬”到田間地頭
更新時間:2021-04-12
鄉村振興進行時
把銀行“搬”到田間地頭
(此文登載于2021年4月6日“中國銀行保險報網”)
“金融助推鄉村振興,必須發揚老農信人(原信用合作社)的‘挎包銀行’精神,扎根‘三農’,走村串戶;發揮人頭熟的優勢,從進村‘狗不叫’,到進村‘狗引路’,與農戶兄弟打成一片,建立起淳樸的感情,以此助力農業發展、農村繁榮、農民增收。”江蘇溧水農商行副行長史志明說。
把銀行“搬”到百姓家中
“僅2天,40萬元的貸款就到賬了。”溧水山凹村新型民宿經營者俞同新激動地說,“民宿貸”如雪中送炭,及時解決了我資金周轉的難題。
溧水農商行繼承和發揚老一輩信合人“背包銀行”的優良傳統,把銀行柜臺“搬”到百姓家中,成立了“山凹村民宿農商銀行合作團隊”,創新性推出“無想民宿貸”專項產品。
為此,該行在2019年5月組織開展“踐行鄉村振興戰略 普惠金融進萬家”網格化營銷活動中,全面推廣實施整村、整企授信行動,著力打造陽光信貸“升級版”,更好地滿足新時代農民特別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業發展需要。
對全區83個行政村農戶進行普惠建檔、普惠評級,采取線上線下融合模式,為廣大農戶發放30萬元以內、免抵押免擔保貸款。并以移動小微平臺為載體,客戶經理手持移動平板,現場采集信息、評級授信、發放貸款,把銀行柜臺“搬”到百姓家中,把服務“送”到田間地頭。目前,已累計完成1017個自然村43854戶農戶的整村授信工作,累計預授信金額達28.97億元,完成率為100%。
同時,全面推進互聯網金融、移動支付等線上金融服務在農村地區的普及應用,努力構建起“責任網絡化、產品多樣化、服務精細化、信息系統化”的全方位農村金融服務體系,著力推動農村金融服務從“有”向“優”轉變,在農村金融便民服務站提供的基礎金融服務基礎上,按照“有特色、有影響、有業務”的優化原則,組織推進普惠金融服務點升級,全面打造“金融+生活”一體化便民服務平臺。已升級建設智能點1個,綜合服務點30個,支付點126個,真正打通了農村金融服務的“最后一公里”。截至2021年2月末,該行服務點金融業務累計交易筆數5.64萬筆,累計交易金額6068.52億元。
破解“腳下有地、手里沒錢”困局
春天的芝山村尤其秀美,春風梳柳影,游魚戲碧浪,三五游人沉醉在鄉野村居的墻垣田野,儼然一幅載滿“鄉愁”的江南水墨畫卷。
芝山村是南京市溧水區晶橋鎮東南部一個偏遠村, 然而就在兩年多前,這個偏遠的小山村卻是另一副模樣。那時村里很多地方連水泥路都沒有,農田大面積拋荒,村口水塘由于常年淤積無人打理成了臭水塘,夏日里村民經過還得捂緊口鼻。
如何破解 “腳下有地、手里沒錢”困局,擺在剛上任的芝山村黨總支書記李其軍的面前。
就在李書記一籌莫展之時,作為區域金融主力軍的溧水農商銀行,第一時間主動上門對接,在對各類項目具體情況充分了解后,為芝山村提供了完善的金融解決方案,最終給予項目流動資金貸款500萬元的支持。
在經營上,溧水農商銀行主動為芝山村的經營發展出謀劃策,該行還利用其線上“E路有我”平臺,開展“農特產品”推廣,并向全省客戶推介芝山村產品,為該村拓展新的銷售渠道。
在溧水農商銀行的資金支持下,芝山村曹莊富硒生態(農業產業)園已初具規模,園內核心區土地面積5000余畝,目前種植有1500畝富硒水稻、700多畝各種富硒水果、100多畝富硒茶、30多畝綠色蔬菜及200多畝的水產養殖等產業。建成鄉村旅游10多處,初步形成“現代農業+農業觀光”的立體產業模式。芝山村已成為了溧水區鄉村振興的活名片。
而成立于2014年南京溧樂農業,是一家從事特種水果種植、農業科技開發、休閑觀光服務的新興龍頭農業企業。隨著經營規模不斷擴大,加上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該公司資金不足的矛盾日益凸顯,嚴重阻礙了公司的發展。
溧水農商銀行獲悉情況后,不抽貸、不斷貸、不壓貸,開辟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審核審批“綠色通道”,簡化辦貸程序,提高辦貸效率,解了該企業的燃眉之急。
該行針對一直制約著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壯大的無抵押貸款難的瓶頸。以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為抵押的貸款模式,對于資金匱乏的農業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場“及時雨”。
該行配合區政府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有序引導農村承包地經營權的流轉,探索推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業務,滿足農村多層次資金需求,促進農民創業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目前,累計發放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605萬元,為鄉村振興、農民增收注入了金融活水。
在助推產業融合上做文章
2020年,南京市溧水牧原農牧有限公司和溧水區晶橋政府簽訂合作協議,這是江蘇省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重要項目之一,規劃年出欄育肥豬可達9萬頭,對確保本地市場生豬供應和穩定肉價起著重要作用。
2020年7月該公司竣工,因剛建成投產,需要購買生豬、飼料等,缺少流動資金,溧水農商行得知后,主動上門實地走訪溧水牧原公司,進行銀企對接, 8月底即完成了對南京市溧水牧原農牧有限公司貸款授信3000萬元,及時解決了牧原公司資金短缺的燃眉之急。去年該公司出欄育肥豬2.7萬頭,有效促進了轄內生豬養殖業的發展,預計今年有望實現生豬出欄3萬頭的目標,保證了溧水地區生豬供應及價格穩定。溧水農商行在推進產業融合發展上做文章,在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謀篇布局,不斷探索新模式、新產品、新辦法,充分發揮金融引導作用,幫助農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有力地支持了鄉村旅游、全域旅游等產業融合項目。重點發展“農業+”工業,“農業+”旅游,“農業+”商業等催生新業態,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南京龍力佳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稱龍力佳集團)是江蘇省農業龍頭企業,依托本地特產品青梅,成功研發生產了優質青梅果品,產品主要出口東南亞及港臺地區,深受消費者青睞。
在溧水農商行的大力支持下,龍力佳集團聯手寧佳青梅專業合作社,種植青梅面積近萬畝,源源不斷地為青梅果品,為龍力佳集團提供穩定、優質的原材料。
溧水農商銀行行長段向寧如數家珍地對記者說,溧水農商銀行見證了龍力佳集團的成長歷程,一路走來,20年的相互扶持,20年的風雨同舟,目前又為龍力佳集團統一授信余額3200萬元,有力支持其打造“梅”產業聯合體,積極支持該企業升級轉型,從原來一家以種植青梅為主的農業企業,不斷延伸產業鏈、打造供應鏈、做出價值鏈。
在“梅”產業的帶動下,溧水全區種植梅樹的農戶達1200多戶,成為了溧水區鄉村振興的成功典范,而溧水農商銀行也為金融助力鄉村振興交出了一份亮麗的答卷。
(作者:單鵬 周歡 記者:祖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