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興農商銀行:有力有效 推進鄉村振興
更新時間:2024-01-15
2023年,宜興農商銀行在省聯社的堅強領導下,堅守做小做散的市場定位不動搖,堅決扛起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光榮使命,利用點多面廣的組織資源優勢和本土法人機構的體制機制優勢,立足做強做優全力支持“三農”的主力銀行使命任務,胸懷國之大者,以高質量發展助力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水平穩步提高。
一、全面推動落實,實現鄉村振興工作再上新臺階
1.升級方案,完善模型,助力整村授信提檔升級。在前兩年扎實推進“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金融惠民”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工作方案,全面實現信用建檔全覆蓋,深化做好整村授信工作。針對農機具提檔升級、種養殖戶農資需求,鎖定服務對象,制定專屬方案,實現貸款精準投放。瞄準春耕備耕、春糧秋收、飼料預定、養殖戶統一發包等時間節點,快速有效滿足了農戶的“短、平、快”金融服務需求。推進“三治惠民貸”等各項線上產品客戶的評議與復評議工作,完成存量客戶返檢。利用跨機構客戶信息,與系統數據進行交叉檢查,完善客戶精準畫像,及時更新后臺大數據信息,落實“線上獲客線下觸達”工作要求,完善模型設計,加強風險防控水平,助力強化鄉村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至11月末,共計導入預授信18.15萬戶,累計預授信金額達239.85億元,已簽約3.98萬戶,簽約金額達57.8億元,用信戶數達5018戶,用信總金額達7.66億元。
2.健全機制,豐富產品,提高信貸服務品質水平。優化服務機制,創新政銀村三方合作模式,有效落實普惠金融政策,不斷推出特色金融產品,全面助力新型農業主體發展。聚焦鄉村金融需求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加大對優勢特色產業支持力度,優化資源供給,提升服務質效??傂兄猩舷侣搫樱訌娕c地方政府、村委聯動,按要求對新型農業主體和農戶完成走訪,全面掌握金融服務需求,對滿足條件的客戶完成授信工作。充分利用無錫市中小微企業信用保證基金項下的銀政合作產品,用足貨幣政策工具,降低準入門檻、降低融資成本。因地制宜做好農村金融服務,加大現代種業、生態農業、休閑旅游農業、高科技農業支持力度。持續推進涉農、鄉村企業“無還本續貸”政策實施,做好“征信保護”政策,鄉村金融服務獲得感不斷加強。至11月末,該行支農再貸款9.7億元,累計支持涉農企業貸款317筆,支持涉農企業285戶。
3.扎根鄉村,搭建場景,落實便民點位全面鋪開。加快“農商·蘇服辦”政務服務在普惠服務點的推廣工作,不斷完善全市城鄉社區服務系統,持續優化農村金融環境,推動政銀融合發展,充分發揮普惠點在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作用,初步形成普惠點的“宜興特色”。選取132個普惠便民點打造成為蘇服辦便民服務點,不斷完善普惠點的功能品質,將金融服務、政務服務、電商服務、物流服務、社會服務等“千條線”匯入普惠點“一根針”,實現百姓各項業務一站式辦理,縮短百姓辦理業務的物理距離。啟動“黨建+綠色普惠金融”駐村工程,指導普惠點承建銀行選派黨員業務骨干擔任普惠點“綠色金融顧問”,提升金融機構對綠色小微企業的定向服務能力。立足轄內環保行業、生態農業等綠色產業,指導涉農銀行推出環保貸、綠宜貸等專屬綠色信貸產品。利用普惠點作為聯系服務廣大農民的“金融紐帶”,與農企及農戶積極對接,打造成金融助力發展致富、支持鄉村振興的重要陣地。對傳統便民服務點進行提質升級,聯合建設鄉旅金融驛站,創建農商行綜合金融服務特色品牌。至11月末,該行服務點共發生各類支付業務37.48萬筆,金額2.47億元。
二、善于守正創新,持續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1.堅持目標導向,做實三好工作,推廣信用惠農信貸產品。服務好廣大農戶,服務好鄉村建設行動,對接好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多維度支持鄉村產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深化“資金池”項目合作,助力以產業興農為核心、以規模農業企業為關鍵,積極引導企業延伸前后端、拓展上下游,著力打造農業供應鏈金融。加大走訪力度,開展精準營銷,發揮“農擔貸”“蘇農貸”等省級信貸產品協同優勢,為廣大農戶、農業企業提供優質便捷的金融產品與服務。
2.做好系統優化,落實改進流程,著力提高風險防范水平。優化普惠金融平臺功能,通過實時后臺業務數據更新,為支行和審批部門提供參考依據,防止授信偏差。嚴控授信模式,改變以往“全民信用”理念,采用“授信額度+提額額度”,實現精準用信。嚴控評議流程,增加交叉檢驗環節,規范評議人員管理,強化對評議結果的準確性和嚴謹性。積極對接政法委、公安局等單位,獲取官方數據來源,及時更新戶籍信息,完善白名單客戶準入機制。
3.創新助農模式,多方聯動發力,促進鄉村振興提質升級。充分發揮“互聯網+金融+文旅”對文旅產業發展、鄉村經濟活力的促進作用,合法合規運用各大流量平臺進行涉農產品推廣,激發鄉村旅游經營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與各單位開展結對共建,構建有力為農服務聯盟,拓寬為農服務場景,挖掘金融需求,合力探索數字村務平臺建設。探索打造“金融+”綜合服務新模式,積極打造“政務、村務、商業、金融”四位一體標桿服務點建設。
三、優化金融服務,賦能增色鄉村振興落地見效
1.立足客戶,特事特辦,上門服務暖人心。真心服務,優化特色上門服務流程,在合法合規、風險可控、力所能及的前提下,通過上門辦理或取證授權等方式幫助不方便前往銀行網點的特殊客戶群體解決其正常金融業務辦理需求,持之以恒地做好客戶服務。組建上門服務工作小組,不斷擴大規模,服務足跡遍布大小街道、村落、醫院及養老院,及時解決特殊客群急難愁盼的金融服務需求,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地方金融主力軍”的責任與擔當。至11月末,該行全年辦理上門服務620筆,特事特辦452筆,
2.聚焦老年,完善舉措,適老服務顯溫情。抓住鄉鎮老年客戶占據較大比例這一關鍵點,以創建“文明規范服務適老網點”為契機,聚焦老年客戶的金融需求,完善敬老服務舉措,為“銀發一族”提供有溫度、有情懷、有品質的金融服務。開通老年客戶支付服務“綠色通道”尊老服務窗口,設置無障礙服務通道設立老年客戶愛心專座,配備老視鏡、輪椅等助老服務設施。進一步優化廳堂式STM機具功能,完成密碼鍵盤改造,在實現存折現金的存入、支取及補登的基礎上逐步更新其他適老服務功能,提升老年客戶電子設備的使用率。部分網點設置尊老公益區,提高老年客戶的服務體驗。至11月末,該行已成功申報4家省級適老網點。
3.注重宣傳,提升質效,金融為民守初心。關注消費者金融知識的薄弱環節,為提升宣教服務的精度,針對不同客戶群體定期開展一系列形式多樣、深入淺出的教育宣傳活動,滿足消費者對金融知識普及的訴求。以廳堂為主陣地,通過微沙龍開展金融宣講,普及金融知識;通過舉辦“適老金融講堂”“金融宣傳進農村”“進社區”等活動,加深了鄉鎮消費者對金融政策的了解,提升消費者的金融防范意識;尤其針對老年客群,通過發放折頁、案例展示、現場咨詢等方式,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與老年客戶交流,用真實案例提醒老年居民防范風險,宣傳普及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基本常識。讓消費者在信息化發展、金融工具使用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至11月末,該行全年已開辦金融宣講近150場。(宜興農商銀行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