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陰農商銀行:擦亮“金融為民”底色 助力鄉村振興提速
更新時間:2023-06-12
近年來,江陰農商銀行緊緊圍繞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深耕本土、服務“三農”,堅持把金融服務的著力點放在鄉村振興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不斷創新金融產品、拓寬服務渠道、優化業務流程,以務實的舉措持續做好民生金融工作,助力鄉村振興提速增效。
堅守為民初心,服務百姓民生。一是深耕“黨建+”模式。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持續搭建市、鎮、村黨建“三級共建”架構,聘請村(社區)網格長擔任“特約金融顧問”,選派行內青年骨干組建“金融先鋒隊”,開展普惠金融到村入戶活動,深度挖掘農戶信貸需求,積極踐行金融為民社會責任,大力提升普惠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質效。二是加快網點轉型。在城區已有“3+2”(3家綜合性支行和2家普惠零售特色支行)格局的基礎上,打造定位更加精準、服務更加專業的財富中心和財富管理團隊,創新設立書香網點、普惠網點、政務網點、江銀吉市網點等,協同推進存貸業務和財富管理,賦能百姓財產保值增值。三是優化服務渠道。全方位滿足鄉村居民的金融消費需求,設立147個普惠金融服務點,推出“普惠金融流動銀行車”“夜市銀行”等延時、錯時服務,為百姓提供“足不出村”的優質便捷的暖心服務。
支持鄉村特色 賦能產業振興。一是聚焦“農業興”。持續加大江陰地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支持力度,助力健全完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支持“璜土智慧葡萄園”等江陰農業農村重點項目9個,支持農業龍頭企業21戶,貸款余額3.8億元;支持種養大戶53戶,貸款余額1.3億元;專業合作社24戶,貸款余額4472萬元。同時,聚焦智慧農業園區、數字農場、數字農田示范點建設,發放無錫范圍內首筆1000萬元大額“省農擔”,助力江蘇華西都市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打造江陰首個“無人化”高標準科技農田建設。二是聚焦“農村美”。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持續推進農村綠色低碳發展,完成10億元綠色金融債發行工作,大力推行“環保貸”“綠能貸”等綠色信貸產品,引導信貸資源投向無廢城市建設、循環經濟等重點項目,支持農村生態宜居、鄉村綠色發展。至4月末,綠色信貸余額達24.91億元。三是聚焦“農民富”。積極參與集體經濟聯合發展,圍繞鄉村特色產業、鄉村綜合整治及新農村建設等方面,開發面向農村經濟合作社、鎮(街道)村聯合成立的集體經濟組織或其他村級經濟組織專項產品“芙蓉?村村貸”,推出純信用、隨借隨還的鄉村振興卡等,帶動鄉村集體經濟發展,加快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聚焦數智轉型 打造鏈式生態。一是打造智慧政務。與多個部委辦局合作,共同打造“澄事e站”政務品牌,將百余項高頻政務服務嵌入銀行網點。加快推進“蘇服辦”便民服務點建設,進一步實現金融服務與政務服務的有效融合和辦理。先后在全省首創開通“線上抵押直通車”,上線全省首個“小微快貸區塊鏈+電子公證賦強項目”等,為鄉村企業、農民政務辦理提供了更優質服務。二是打造智慧村務。依托金融科技,與市農村農業局共同搭建集財務記賬、資金支付、三務公開、風險預警、實時監管等功能于一體的農村集體“三資”智慧監管平臺,提升農村“三資”管理的規范化和高效率。4月末,已累計為全市17個鄉鎮街道256個村集體經濟組織提供“三資監管”,累計交易金額超228.28億元。三是打造智慧商圈。圍繞智慧城市建設,相繼建成“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農貿”等“智慧系”民生項目及數字工會平臺,積極打造多元化“場景+”金融生態圈。充分利用省聯社“E路有我”、積分商城、消費優惠活動等平臺和資源,賦能商戶經營。以市民卡為紐帶,與市供銷社、市婦聯及本地大型商圈開展異業聯盟,助力鄉村消費金融發展。(王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