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有溫度”的普惠金融助力鄉村振興
更新時間:2018-08-07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也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新旗幟和總抓手。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為新時代的“三農”發展指明了方向、繪就了藍圖。農村商業銀行作為江蘇規模最大的金融機構,支持和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賦予的新使命,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機遇。在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實踐中,江蘇省農信聯社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目傄?,在服務鄉村振興道路上砥礪奮進、筑夢前行,濃墨重彩書寫支持鄉村振興戰略的江蘇篇章。
助力打造“有特色”的地方品牌讓產業更加興旺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石。在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征途中,江蘇省農信聯社著力構建靈活高效的工作機制,及時總結提煉可持續、能復制、易推廣的經驗和做法,積極組織指導全省農村商業銀行堅持服務地方特色產業發展方向,在金融服務產品上、渠道上、機制上做到圍繞特色做文章、立足特色抓創新、瞄準特色創品牌,全力支持地方特色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建設,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有效拓展和延伸了農業產業鏈、價值鏈,形成了一大批特色產業品牌,有效推動了鄉村產業興旺。
沭陽是全國聞名的花木之鄉,是江蘇最大的花木生產縣,在沭陽農商銀行的持續支持下,該縣傳統花木產業不斷在提檔升級中迸發生機和活力,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特色花木產業。目前,全縣花木種植面積達52萬畝,品種3000余種,從業人員約25萬人,全年花木交易總額達100多億元,其中網上交易額占比超過50%。全縣農民收入八成以上來自花卉苗木種植、加工、銷售產業鏈。
在沭陽農商銀行全方位金融服務支持下,花木企業和花農們瞄準國內大中城市美化工程彩色苗木需求市場,積極實施全縣花木產業從傳統的冬青、黃楊、龍柏等單一綠色工程苗木,向欒樹、櫸樹、海棠等一批彩色樹木的種植轉型。從綠化到彩化,僅一字之差,卻拓展了更大的市場空間,實現了更好的經濟效益。
作為花木主產區,有木無花曾一度困擾著沭陽的花木產業發展。為適應市場需求,必須補齊“短板”。在沭陽農商銀行信貸資金的及時支持下,花農種植戶積極發展鮮切花栽培市場。該縣新河鎮率先淘汰了一批生產速度慢、觀賞效果差、經濟效益低的老品種,引進了景觀效果好、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佳的歐洲月季,目前該鎮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月季花生產基地,種植面積達10000畝。
田頭種花木,網上賣花木,已成為“花木之鄉”沭陽一道獨特風景。借助“互聯網+”浪潮,沭陽花木產業風生水起,許多花農都采用“網店+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促進花木產業發展。沭陽農商銀行以敏銳的市場嗅覺及時跟進,主動介入,創新開發“淘易貸”信貸產品,采取聯保、擔保、抵押以及信用等方式,給予信貸支持。目前,已投放“淘易貸”703戶,金額4296萬元。推出的手機自助貸業務,促進了線上線下業務融合,花農通過手機自助操作,實現了申貸、用貸、還貸全線上交易。目前,該縣已擁有4萬家網店,涌現出4個“中國淘寶鎮”、41個“中國淘寶村”。
隨著中國盱眙國際龍蝦節連續18年的成功舉辦,“盱眙龍蝦”的品牌價值已高達169.9億元。為主動策應地方政府打造“龍蝦之都”,盱眙農商銀行逐年加大對龍蝦產業的支持力度。該行以支持龍蝦產業大戶、地方龍蝦養殖合作社、龍蝦養殖及加工龍頭企業為主,采取“公司+農戶”的運作模式,加大對龍蝦產業鏈中育苗、養殖、加工、運輸、餐飲等方面支持力度,加大產業品牌效應,做大品牌市場。目前,全縣龍蝦養殖面積達52萬畝,其中,“蝦稻共生”面積34萬畝,龍蝦年交易量超10萬噸,加盟店超1500家,產業規模超70億元,帶動近10萬群眾發家致富。2017年,盱眙龍蝦再次榮登中國區域品牌百強榜,位居全國水產品類第一名。
一只小龍蝦,讓盱眙名滿天下。如今的“盱眙龍蝦米”成為盱眙又一高顏值新品牌。在盱眙農商銀行的全力支持下,該縣“蝦稻共生”新型種養模式實現了提質擴面增效,畝均純利潤達6500元,遠遠高于傳統種植業的收益?!绊祉酏埼r米”以其優質的產品質量和豐富的營養價值,成功摘取2017年全國稻漁綜合種養優質漁米評比金獎。
助力打造“有顏值”的宜居生態讓鄉村更加美麗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首先要保護好農村宜居生態,江蘇省聯社組織指導全省農商銀行積極踐行社會責任,在頂層設計上加大綠色信貸投放,落實環保一票否決制,全力服務好綠色、循環和低碳經濟發展,以金融手段引導新興綠色產業發展,促進傳統產業綠色化改造,為打造宜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貢獻金融力量。
實現農村藍天白云、青山綠水的生態環境是鄉村振興的美好藍圖。在江蘇省聯社的倡導下,全省農商銀行積極響應國家綠色信貸號召,積極探索和創新金融產品,加強綠色信貸產品供給,大力發展綠色金融、生態金融、環保金融;積極支持節水、節肥、節藥生產技術在農業的應用;著力推廣節能降耗、綠色環保的“光能貸”“綠能融”“綠電貸”等創新型特色金融產品。在江南農商銀行“綠能融”產品支持下,常州欣恒科發電子有限公司成為首位受益者,利用自有廠房屋頂,建造了0.2MW容量的分布式光伏電站,總投資約140萬元,所發電力采取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用能方式,每月可發電2.9萬度,有效解決了企業生產需求。為推進綠色入戶,該行還為符合分布式光伏電站安裝條件的個體工商戶、承包經營戶、小微企業主、農戶等自然人發放“綠電貸”產品。截至2018年6月末,該行共發放“綠電貸”179筆,貸款余額782.49萬元。
江都農商銀行嚴格按照綠色信貸的政策要求和市場準入標準,對節能減排、新能源、高科技產業等提供“綠色貸款”通道,對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的企業資金投入嚴格控制,在保護轄內生態環境的同時也保證了信貸資金的安全。截至2018年6月末,該行累計發放“光伏電站貸”1800筆,金額近9900萬元,按平均每戶每年發電4000度計算,全年共為安裝農戶增加收入近250萬元。
依托鄉村特色產業、生態優勢、歷史人文,江蘇省聯社積極引導全省農商銀行主動對接服務旅游開發企業和項目,重點支持農村生態旅游觀光農業發展,有效增加農業附加值,為美麗鄉村建設添彩。
東臺農商銀行主動策應鄉村振興戰略,綜合運用金融服務手段,支持發展生態旅游觀光農業,助推傳統家庭農業與現代旅游觀光業的深度融合,積極引導農民由“種莊稼”向“種風景”轉變,把傳統農區打造為生態景區。推出以“一寶三通四貸”為代表的“金東臺”普惠貸款系列產品,重點支持集花卉種植欣賞、果蔬種植采摘、養殖餐飲服務為一體的休閑農莊、家庭民宿發展,培育了一批以生態果園風光、鄉村田園風貌為代表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觀光農業,使休閑觀光農業成為農民增收的新亮點。東臺的黃海森林公園總面積6.8萬畝,森林覆蓋率達90%,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東臺農商銀行不僅為公園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1.12億元配套資金貸款,還在景區設立離行式自助銀行,為游客提供電子售票服務系統,為景區升級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目前,黃海森林公園已成為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人造生態林園,國家4A級景區,入選國家森林康養試點基地。2017年,東臺市旅游業收入增長超50%,被評為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市。
特色小鎮是在新的歷史時期、新的發展階段的創新探索和成功實踐。在政府、企業和農商銀行的共同努力下,高淳國瓷、昆山智谷、沙集電商、東海水晶、黃橋琴韻等一批產業特色鮮明、要素集聚、宜居宜業、富有活力的江蘇特色小鎮,聚焦高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意創業等江蘇最有基礎、最具潛力、最能成長的特色優勢產業,成為“聚力創新、聚焦富民”的重要載體。
東海的水晶小鎮,創建時間雖然不長,但發展速度較快。水晶小鎮以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為目標,致力打造集產業、文化、旅游、消費、物流、展會、金融于一體的創業創新集聚區,以水晶小鎮的輻射與群聚效應,使主導產業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凸顯品牌效應,帶動周邊消費產業、旅游產業以及文化產業升級,推動鄉村振興,帶動農民致富。目前,小鎮總占地面積363畝,總投資30億元,入駐企業總數2986個,2017年實現總產值420億元,其中,特色產業產值200億元。東海農商銀行積極參與水晶小鎮建設,成立專職營銷團隊,借助微信銀行、手機銀行和網上銀行全程提供系列金融服務,并適時推出“晶都易貸”“電商貸”等信貸產品,有效滿足水晶小鎮創業創新信貸服務需求。通過降低貸款利息、縮短辦貸流程等手段,切實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目前,該行共發放水晶小鎮商戶貸款1116戶,金額2.93億元。
農村作為留住鄉愁的有形載體,讓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意識到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性。走近徐州市“國家美麗鄉村示范村”——高黨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錯落有序的兩層小樓,干凈整潔的路面,鳥語花香的庭院。全村630余套兩層樓房,總建筑面積達10萬平方米,路網、綠化、供電、通信、給排水、污水處理等基礎建設全部到位,村史館、幼兒園、社區服務中心、老年公寓、村民議事堂、沼氣站等公共服務設施一應俱全。在高黨村的建設背后,離不開睢寧農商銀行的全方位金融支持。該行營銷人員以金融服務覆蓋小鎮每一個角落,滿足小鎮每一份金融需求為努力方向。在農戶舊房拆遷購買新房遇到困難時,為讓每戶老百姓都能買得起房,睢寧農商銀行為210多戶農戶及時提供了低利息的“安居貸”產品,目前貸款余額1072萬元。
助力打造“有溫度”的普惠金融讓農民更加富裕
鄉村振興的最終目標在于讓廣大農民有更多的幸福感,讓他們生活得更加富裕。為此,江蘇省聯社堅持把方向、謀大局,積極引領全省農商銀行切實增強為農而立、因農而變的定力,充分發揮通農情、懂農事、知農需的優勢,爭做為居民幸福指數攀升貢獻力量的銀行,努力將金融改革發展成果惠及更多人口,為支農助農興農注入強大的金融能量。
江蘇省聯社從構建和諧社會、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要求出發,組織指導全省農商銀行以農民增收致富為核心,深耕農村金融市場,有效實施陽光信貸提檔升級工程,面向千家萬戶開展普惠金融服務,實現了支農貸款投放總量的逐年增加。農戶貸款覆蓋面的不斷擴大,有效提高了普惠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可得性和滿意度。全省農商銀行支農貸款規模一直位列全省銀行業首位,截至2018年6月末,全省農商銀行涉農貸款余額6817.8億元,占比48.7%。在實現全省農商銀行3275個營業網點鄉鎮全覆蓋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自助化、智能化、集約化建設,構建立體化、寬領域的普惠金融服務渠道體系。在實現全省2.4萬個農村金融綜合服務站全省行政村全覆蓋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便捷化、便民化金融服務體系。
贛榆農商銀行在農村金融綜合服務站原有查詢、取款、轉賬、消費等服務基礎上,穩步擴展現金、國庫、征信、繳費等功能。截至2018年6月末,全省農商銀行農村金融服務站累計交易筆數686.8萬筆,累計交易金額85.3億元。各農商銀行積極研發住房、購車、日常消費等多樣化的消費類貸款產品,加強就業、創業、養老等民生領域的金融服務,著力打造普惠金融滲透版,有效滿足農戶為追求美好生活而日益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高郵農商銀行把普惠金融作為主旋律,用心服務,用情投入,推出的“幸福消費系列、財福經營系列、福農支農系列”產品,針對農戶生產經營、消費需求,量體裁衣提供金融服務,不斷滿足鄉村振興多層次、多樣化的金融服務需求。該行推出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對轄內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種養殖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做到走訪全覆蓋、有效客戶授信全覆蓋、合理用信需求滿足全覆蓋、跟蹤服務全覆蓋。截至2018年6月末,全省農商銀行發放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28.3億元,發放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5.32億元。
小微企業在穩定增長、擴大就業、促進創新、繁榮市場等方面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江蘇省聯社指導全省農商銀行充分利用與小微企業聯系緊密的線下基礎,著力打造服務小微企業的專營機構。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線上技術,提升客戶信息采集與分析水平,實現小微企業貸款申請與發放的業務線上化。加快金融產品和貸款抵押擔保等融資方式的創新,增加服務小微企業信貸品種,積極推廣青年農民創業貸款、大學生村官貸款、婦女創業貸款等信貸產品。適時推出“金紐帶”信用聯合體、“行業信用協會”貸款方式,采用集體誠信作擔保放大授信額度的貸款模式,對小微企業貸款方式進行有益的探索和實踐。加強與農業龍頭企業、行業信用協會、擔保公司等合作,推出了“龍頭企業+農戶”“擔保公司+中小企業” “行業信用協會+會員”等組合型保證擔保貸款產品。順應金融科技、跨界合作等新趨勢,主動加強與政府、稅務、商會、協會等部門的合作,積極打造適合縣域小微企業的產品和服務,為小微企業做大做強持續注入強勁的金融動能。
紫金農商銀行采取政銀、稅銀合作等方式,相繼推出“金食貸”“金鋼貸”“佳居貸”“投標貸”等行業專營化產品。通過開辦小微轉續貸業務、參與市政府金融辦牽頭的“小微企業應急互助基金”項目、研發“抵押循環貸”產品等,有效解決小微企業續貸多次抵押問題。針對小微企業貸款“短、小、頻、急”的特點,該行開展信貸流程時效管理,將小微企業貸款平均授信時間由7個工作日縮短至5個工作日。截至2018年6月末,全省農商銀行小微企業貸款余額8220.4億元,占全省小微企業貸款總額的31%。銅山、江南、常熟、大豐、泰興5家農商銀行被評為2017年度江蘇省銀行業金融機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工作先進單位。
濃墨重彩繪新景,綠水青山帶笑顏。如今,江蘇省聯社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發展目標,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踐行宗旨,履行責任,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著力打造百姓滿意的“普惠銀行”、政府放心的“安全銀行”、社會公認的“責任銀行”、競爭有力的“智慧銀行”,為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奉獻智慧及力量。
(記者:王峰 通訊員:單鵬 王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