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筆:《深淘灘,低作堰》——讀華為管理之道有感
更新時間:2024-10-08
近期有幸再次拜讀了黃衛偉教授主編的華為管理三部曲之一的《以客戶為中心——華為公司業務管理綱要》,對“深淘灘,低作堰”之寓意有了更深的領悟,進一步體會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深淘灘,低作堰”是戰國時期水利工程專家李冰父子在修建聞名世界的都江堰時留下的治水名言。這六字治水真經,不僅體現了古人卓越的治水理念和思想,更有為人處世的哲學,以及對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借鑒意義。
“深淘灘”,指通過深挖河道,清理淤泥來容納更多的河水。哲理層面,意寓對內修煉自己的內功,提升自身的能力,厚德方能載物。在企業經營管理中,意即在確保增強未來核心競爭力投入的同時,不斷挖掘內部潛力,降低運營成本及運營效率,只有心胸開闊、胸懷天下,才能為客戶提供更有價值的服務,做出更有益于社會的事業。
“低作堰”,指為了防止水患發生,不要貪圖通過修建高的河壩來容納更多的河水。哲理層面,即放低對外的門檻,告誡人們要時刻保持謙卑的待人之道,有舍有得,學會分享。在企業經營管理中,意味著節制對利潤的貪欲,不因實現短期目標而犧牲長遠利益,從而喪失可持續發展能力,譬如讓利給客戶,善待上游供應商等。
不言而喻,這六字真訣,對當代企業經營管理和人生治理仍具有重要意義。首先,“深淘灘”這一理念強調的是企業內部的自我更新、自我約束和自我積累。這意味著企業在不斷挖掘內部潛力的同時,更需要注重自我優化和持續改進。由過去通過以擊敗對手、甚至抵制或打壓對手為核心的價值獲取,轉向為以“利他”和成就“大我”為中心的價值創造。由目光向外、主動出擊的價值獲取,轉向目光向內、深度耕耘的價值創造,這既是在面對外部挑戰時,保持強大的適應性和韌性,自我修煉的人生哲學,也是企業在經營管理中,不斷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開放之道。
其次,“低作堰”則體現了企業在定價和利潤分配上的智慧,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堅持賺取合理利潤,反對暴利。價值創造的核心是“以客戶為中心”,改變過去以自我為中心的競爭格局,摒棄“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短期觀念,增強“持之以恒、久久為功”的實干意識,進一步贏得客戶的長期信任和支持,從而保持穩定的市場份額和持續的盈利能力。同時,將部分利益讓渡給客戶和合作伙伴,這種共贏的理念有助于構建良好的市場環境,促進整個業態的穩健發展。
反觀我們的人生之旅,不會總是風平浪靜,也有沼澤險灘,甚至偶遇波濤洶涌。日復一日的奔波勞碌,心中不免會淤積很多世俗泥沙和偏見不滿。因此,我們時常會有無措感,小者心情抑郁,大者一蹶不振,猶如禁錮的牢籠,羈絆著我們繼續前行的腳步。若不懂得減少心中的負累,便會越積越重,不堪重負,以至于生活中任何微不足道的風雨都會將我們擊倒、摧毀。“深淘”,即清空心靈的垃圾和淤泥,減少那些不必要的消極負累,擴大自身的視野和容量,便于接納更多、存放更多美好的東西,積蓄力量,造福他人,回饋社會。無論我們處在社會的哪個層面,都應該做到時常警醒并審視自己,清除污垢,回歸純凈,放下名利,舍去浮華,心有明月自澄凈,在遇到驚濤駭浪時,方能波瀾不驚。(金湖農商銀行 龍朝輝)